文化「講」場|唱說犁人(20191017|1500-1530)

20191017_3pm_唱

主題:唱說犁人
日期:17/10/2019(四)
時間:15:00-15:30
地點: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禮堂(九龍彌敦道136A號)
機構:德慧文化

講員:朱耀光先生
講員簡介:鄉土學社教師,寓教學於農事,躬耕於一葉農莊,愛與年輕人遊走河畔村落,搜集故事,自彈自唱。
內容:從粉嶺平原之歌到貓伯伯之歌,希望在推土機之前,再一次用音樂和故事犁開板結的心田。

親子故事同樂坊|用繪本讓孩子生命有感(20191019|1600-1630)

活動名稱:「用繪本讓孩子生命有感」故事分享
地點: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禮堂
日期:2019年10月19日
時間:1600-1630

講員:Helen姨姨
機構:德慧文化Life Reading 繪本館
內容介紹:透過閱讀繪本故事來守護孩子,不讓他們失去對生命的熱愛、對世界的善意、對長大的盼望。
歡迎大人牽著孩子的小手到來享受繪本故事。

 

活動時間:30-45分鐘
對象:3-10歲小朋友(歡迎兄弟姊妺同參加)
人數:30位小朋友(邀請家長一同參與)
報名方法:https://bit.ly/2lPUDrF

親子伴讀:繪本裡的豐盛(20181027|1600-1645)

主題:繪本裡的豐盛
日期:2018年10月27日(六)
時間:16:00-16:45
形式:說故事,跟親子分享生命教育繪本
人數:15名親子(限5-11歲)

報名連結

講員:張王淑蕙(Apple)
講員介紹:
德慧文化Life Reading繪本館策劃顧問。用繪本推動生命教育及親子共讀,鼓勵大人透過閱讀繪本做生命反省。深信真正的閱讀,是要為好好活而讀,大人小孩透過生命影響生命,一起經歷成長。

用繪本講生命之道(20180722|1400-1430)

日期時間: 20180722|1400-1430
活動形式: 講座
活動內容: 如何發現故事裡的信仰意涵?
如何選用合適的繪本作為工具講述生命之道?
基督徒父母應否跟孩子共讀「被禁」繪本?
嘉賓簡介: 張王淑蕙 (Apple姐姐)
負責機構: 德慧文化

聯展推介:德慧文化

胡爾摩斯品聖經懸疑 / Sherlock Who’s Biblical Mysteries

聖經中懸而未決的問題,「胡爾摩斯」不僅抽絲剝繭,更帶我們品嚐箇中道理。

講到推理,柯南.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,是最家喻戶曉的代表人物。論觀察,他總是見人所不見,不放過任何遭受忽略的蛛絲馬跡。論思考,他總是以冷靜的態度和周延的推理,串連各方線索,在其中發現破案關鍵。論謙遜,即使經驗老道,但面對錯誤時,仍勇於承認自己的盲目。「福爾摩斯」,代表的不僅是推理世界中才華洋溢的典型傳奇人物,還是各路人馬遇到疑難雜症時,第一時間會想要求助的對象。

打開本書,就像推開倫敦貝克街221B的大門,胡維華博士化身為「胡爾摩斯」,以他獨到的慧眼及見解、精通多種古近東語言的專業,與我們一同進入舊約,細細品味摩西五經、歷史書、詩歌智慧書、先知書中,看似平淡無奇的經文所暗藏豐富的弦外之音。

*為什麼和雅各摔跤時,上帝要摸雅各的大腿,這是來陰的嗎?
*為什麼上帝留存壞王的性命,卻擊殺自己的僕人?
*但以理既然都已在巴比倫接受教育,相較之下,吃喝王膳王酒看似無傷大雅的小事,他卻不接受?

舉凡閱讀舊約時經常卡關的難題、陌生且反常的懸疑經文,在「胡爾摩斯」的細究、考察、推理、賞析下,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舊約新世界,看見上帝對祂子民的心意,如何在舊約的大敘事中處處彰顯。

親子伴讀 (五):發現繪本裡的信仰意涵——讓孩子對生命「有感」(20171022|15:00-15:45)


活動簡介:
小朋友說,聖經故事我已聽的滾瓜亂熟,上主日學又是這些道理,好悶。真理真的會令孩子無感嗎?生命之道所呈現的是古老,卻絕不是老掉牙的信息。傳遞聖經的教導,如何讓孩子感受到與自己生命與生活的關係?繪本故事可以如何做為好的轉化與連結的橋樑?好繪本怎樣帶出喻意又不說教?怎樣引導孩子思考討論,並在生活中實踐生命之道。

*這次講座的主要對象是家長。

嘉賓名稱:張王淑蕙(Apple), 德慧文化Life Reading 繪本館策劃顧問。帶領大人小孩生命共讀,推動學校、教會、社區透過閱讀繪本實踐生命教育。從賞析繪本發現生命的美好,透過孩子教曉自己過謙卑單純又不失熱誠的人生。深信真正的閱讀,是要為好好活而讀,真正的親子共讀,是小孩牽著大人一起生命反省及成長。

負責機構:
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屬下的「德慧 Life  Reading」繪本館一直致力推廣情感及心靈教育的生命閱讀,我們曾舉辦多個課程、閱讀會、教師培訓、親子閱讀活動等及開辦了Lif-e Reading繪本館。透過繪本的生命閱讀(Reading For Life),推動大手牽小手共讀及反思人生,-鼓勵這一代的大人傳承生命的愛,培養生命力,活出豐盛滿足的生命。

報名連結

(活動須預先報名,開場時未能出席者,將給予即場人士補上。)

Save

Save

Save

巴勒斯坦回憶錄(2017.07.22|1400 – 1430)

日期時間: 2017.07.22|1400 – 1430
活動形式: 分享、照片欣賞
活動內容: 分享巴勒斯坦問題、信仰、歷史文化
嘉賓簡介: 老旭輝先生
負責機構: 德慧文化

一社一書:《義道:馬太福音品讀》

2309_1
撰文介紹:陳培德牧師

2015年秋,孫寶玲院長憑《寓道:約翰福音品讀》一書,榮獲第七屆基督教金書獎頒發「靈修讀物」金書獎。該書其實是孫牧師「福音書品讀系列」的首冊,初版於2013年10月。次年6月《棧道:馬可福音品讀》面世;2015年7月《逆道:路加福音品讀》付梓,深受華人教牧和信徒喜愛。書系最後一本著作《義道:馬太福音品讀》也於近日順利完成,可喜可賀!

除了要併齊出版四本福音書品讀外,讀者或會提問:「為甚麼要讀這本書呢?」台灣中台神學院教務長兼新約教授吳道宗博士在序言中說得好:「或者說,我們為甚麼不光是讀馬太福音的解經書就好了呢?理由很簡單,因為它把馬太福音的經文與我們的生活作了密切的聯結;它指出了一條應用上可能的道路;它示範了一個耶穌的跟隨者如何體現他的信仰,以致關注這世界上的人、事、物;它展現了作者不讓僅是滿足於理智上對聖經的了解,更是願意與造他的主有心靈上的相契。」

馬太素描的義道,不是由計算公式的行為、憑自我能力駕馭而築建的,而是從感悟天父恩情、瞥見其臉容而形成的生命。細讀馬太敘述的人,沒有自義、傲慢的理由──饒恕別人不是因為自己比較好,擁有的人不是因為比別人更勤勞、付出更多。對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而言,馬太的信息不單不容易聽進去,甚至讓人困惑、失望甚至生氣忿忿不平。義道──恩典之路,並非我們計算的易道。

誠如新加坡三一神學院教會歷史和講道學講師何威達所說:「華人教會近年來重新發掘古老教會的讀經傳統,試圖尋覓具體掌握靈閱之法。在我看來,靈閱根本不是一套方法,而是人面向聖經時的根本態度。在《義道》中,我遇上一個願意對上帝的話誠實敞開自己的人,既堅持舉目望天聆聽,同時堅持腳踏血肉塵世。」

書名:《義道:馬太福音品讀》
作者:孫寶玲
出版社: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
發售攤位:3GE02

網上介紹